搜索

书籍,心态,生活方式,技术

发表于 2024-05-07 22:27:26 来源:摘艳熏香网

书籍,心态,生活方式,技术

今天其实是书籍生活比较忙的,公司有了大批量的心态产品需要生产制作检测等,白天可能需要挤时间来做实验了,技术最近更新帖子速度可能会慢一点,书籍生活望大家理解。心态

这会开这一帖,技术就是书籍生活想讲讲书籍,心态,心态生活方式与技术的技术关系,这本身是书籍生活一个闲情帖,每天写技术帖也烦也枯燥,心态换点其他的技术话题和大家聊一聊,解剖回顾一下自己的书籍生活阶段性的成长过程,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心态

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技术可能会废话连篇,也可能会怨言满天飞,吐槽吗,随便一些,也许大家更能接受。

c版的贴 还是很有含量滴喜欢看~

刚刚没有午休,挤时间把晶体管电源更新了,接下来开始写点自己的随想吧。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从哪里开始写起呢,我个人的经历之前已经写过了,就从我撞开电子技术大门开始写吧。

话说因为机遇,努力等原因,我,一个迷茫的屌丝青年在偶然的时间,偶然的地点,撞开了电子技术的大门,看到了一丝曙光,仅此而已。

我像落水者一样拼命的想抓住那丝曙光,从而跨过门槛真正进入电子技术的大门,但是那丝曙光却似有还无,虽然能看到感觉到,但总也抓不住抓不牢。

某时某刻以为自己抓住了,心中窃喜不已,再仔细瞧一瞧,那丝曙光却已经悄悄的从指缝间溜走了。

为了紧紧抓住那丝曙光,我迈开脚步,不断前行,不断追逐。我追的筋疲力尽,满身伤痕,也曾想过要放弃。但是却没有勇气放弃,因为脚下的路只有那丝若明若暗的光线在指引我前行。一直默默的给自己打气,坚持坚持再坚持,努力努力再努力。

一路走来,那丝曙光在我眼前越来越亮,越来越近。转眼间,5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抓住了那丝曙光,自己再奋力一跳,跨过了那道槛,自以为终于进入了电子技术的大门。

继续更新,每天写点小软文,权当思维放松。

话说我花了差不多5年的时间一脚跨入了电子技术的大门,虽然资质一般,但是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坚持,总算脑袋开窍了,跨过门槛迈入电子技术世界。

本以为走过那么多崎岖不平的山路,门后必将是康庄大道。哪知进入电子技术世界,才发现眼前的路比之前所走的路有过之而无不及。

各行各业均用到电子技术,虽然技术有共通性,但事实上各行各业的电子技术侧重点其实不同。粗略分一下类别,大至有电源技术,通信技术,电机技术,音响技术等等。而根据模块功能又分为振荡电路,滤波电路,电磁技术等等。

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吧。一个年轻人因为机缘巧合,成了少林寺的俗家弟子。他在少林寺勤勤恳恳打杂了5年,劈柴,煮饭,扫地,洗衣服等等,因为任劳任怨终于得到方丈的肯定,并调任他为藏经阁扫地僧,允许他观看藏经阁内的武学书籍。

他那个兴奋啊,激动啊,心想媳妇熬成了婆,终于可以学一点真正的少林绝学了。当迈入了藏经阁,他发现,阁中收藏的武学秘籍那是相当的多,大力金刚指,龙象般若功,易筋经,一指禅等等,穷其一生也不可能看完。

每天除了扫地之外他就在不断的翻看这些武学秘籍,今天看大力金刚指,明天看龙象般若功,后天看易筋经。他以为只要秘籍看的足够的多,自己的功夫必然水涨船高。

突然有一天,藏经阁里另一位年过八旬的扫地僧慢慢踱步到他跟前,问了他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年轻人,不可否认你很勤奋,武功秘籍你也看了这么多本,想问一下你对哪一门绝学比较精通。年轻人被这话问住了,他想:藏经阁的绝学确实有很多,但是哪一门我最精通呢,显然是没有。于是他惭愧的回答道:没有。

老僧继续发问:请问哪一门绝学你有心得体会,有什么心得体会。年轻人想了想,不禁额头冒汗,还是摇了摇头。

扫地僧接着问道:请问哪一门绝学你入门了。年轻人顿时直冒冷汗,哪一门绝学我入门了,还是没有啊。那我这么多天看的这些绝学都浪费了?

年轻的僧人凭直觉判断这位老僧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于是低头便拜,诚恳的问到:求师傅指点迷经。

老和尚看这小年轻还蛮有诚意,于是从书架底层角落里抽出一本薄薄的书籍递给他。年轻人接过书籍,竟然是少林长拳。

他愣住了,心想我打杂5年,每天早起不都是和大家一起练习这套拳法吗。它的每个套路招式我都铭记于心,我这么勤奋的干活终于有机会能够步入藏经阁阅读天下武学,这老僧竟然让我看少林长拳,这玩笑开大了。

老僧看到年轻人一脸的纳闷,便问道少林长拳是否由最基本的拳法腿法步法摔法以及心法组成。

年轻人想了想,说道不错,少林长拳确实由这些基本的技法组成。

老僧继续问道,大力金刚指你也看过了,请问它的技法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说道大力金刚指的技法主要是拳法中的指法以及心法。

那龙象般若功呢,老僧接着问道。年轻人想了想说道,龙象般若功其实主要讲的是步法的应用,通过步法快速的变换从而实现身法灵活的切换。

那易筋经呢,老僧一路穷追猛打。小和尚狼狈至极地说道易筋经的侧重点是心法的应用,通过增强心法功力从而加强自身本体的内力。


当说道此处,小和尚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心想我每天如此努力勤奋的翻看武学秘籍,却忽略了一个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

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是什么,基础,基础,还是基础。原来一切看似高深的武学秘籍都是建立在少林长拳这些最基础的拳理之上。高深的武学技法其实只是将那些最基础的拳理中的某一侧重点发挥至极致而已,仅此而已。

想到此处,年轻人狂喜之余,准备好好谢谢老和尚的指点之恩,却发现老僧早已走远。他急步追上,刚想说声谢谢,老和尚却先以开口:唯精即是唯一。

当听到这句话,年轻人知道自己思想中的误区已经全部清除,他感激涕零地对着老和尚的背影拜了又拜。

十年后,此子凭一双肉掌大破少林寺十八铜人阵,次日还俗下山,法号归一。

二十年后当少林寺被群魔包围,岌岌可危之际,突现一中年白衣书生凭三尺青锋力退群魔,救少林与危难之中,千年古刹得以保存。众僧死里逃生,准备重谢白衣书生的救命之恩,却发现白衣书生已经远去。而年近古稀的方丈却目不转睛地看着白衣书生离去的方向,说了句,故人也。

若干年后,江湖传闻一青衣剑客与白云城主叶孤城决战于紫禁之巅,凭自创绝学万法归宗力克叶孤城成名绝技天外飞仙。至此青衣剑客江湖声名鹊起。

继续更新。

前面扯了那么多蛋蛋,其实我只是想阐述一个道理,基础最重要。有了扎实的基础,后面功力的提升会很快。

但是夯实基础确实是一个相当费时费力的苦差事,如果你有名师指点,那也许痛苦会少一点,至少你有方向有目标,遇到问题也可以请教老师。

话说我了解的大部分电子工程师其实功力就是大学学的那么一点可怜的知识,再加上大学期间追女孩,看电影,吃饭,基本上不用等到毕业,所学的都已经给了老师。如果老师足够的牛B,他可能会教你如何学,也就是教你学习的方法,即使一些知识点忘了,你也知道怎么重新获取。不过这样的老师不多,大部分都是为了混饭吃,学了一点三脚猫的功夫就来忽悠。话虽然说的有点偏激,片面,却是目前我所看到遇到的真实情况的阐述。

那电子学的基础是什么。拿到一块电路板,我们会看到上面焊有N多的元器件和集成块。貌似任何一个元器件其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和故事。

初学者看到这里,是否不知从何下手。别慌,我们静下心来分析分析。纵观电子学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真正的历史性的突破就那么几样。

第一当然是电磁学的发明,由一系列的大牛前辈们通过不懈努力使电磁学的理论得以完善,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前人的理论是否会被完全推翻,这个谁也不知道,但是就目前阶段看来电磁学的理论是相当的完善。

接下来是电子管的发明,从此电子技术从理论开始大规模的转为应用。不过现在电子管几乎已经淘汰了,如果想看看电子管长成啥样,去一些音响发烧友家里拆开胆机就能看到,不过这玩意很贵,发烧友一般舍不得给你拆。

接着人类发明了PN结,导致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出现,至于后面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发明其实就是将N多的PN结通过激光刻在硅片上,这也是一次重大的突破,但是窃以为这是工艺的进步。

目前使用的技术几乎全部是三极管,MOS管,IGBT的天下,后面会有什么技术突破,我们展望一下。

个人认为接下来能代替PN结的技术就是记忆电阻以及光量子技术了,不过这些技术本人不了解,也不知道市面上是否有这些技术的应用。

那说来说去,其实大家应该知道电子技术的基础是什么了,那就是电感器,变压器,三极管,MOS管的应用。

话说市面上用到的N多的集成芯片其实几乎全部是由三极管或者是MOS管组成,而电源技术,滤波技术使用到大量的电感器,变压器其实也是电子技术的基础之一。那想真正的跨入电子技术大门真正要学的基础其实就是变压器设计或者是晶体管设计。

当初本人花了5年时间一脚踹开电子技术的大门,奋力一跳得以进入电子技术的世界靠的其实就是变压器的设计技术。接下来想登堂入室那就得靠晶体管设计技术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实学习电子技术个人认为应该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这场战役不可能速战速决,必将是持久战乃至终身为其奋斗都不为过。

在学习电子技术的道路上我们应该像行军打仗一样,稳扎稳打,敢打呆仗硬仗,不取巧,不走捷径。我想这就是我要说的心态的问题之一吧。

好贴,胜过写一堆的技术贴,,给我点出明路

五大定律/理论包打一切电工

1、欧姆定律(重中之重,基础中的基础,万法出自三体式)

2、基尔霍夫定律(其实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子系统中的具体体现,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3、勾股定律(此定律为数学万法之源,包含几乎所有三角函数、复变函数内容,凡涉及场的都要用到,尤其是电磁场,

什么电机、变压器、电感线圈、磁环啥的都是他了)

4、经典控制系统理论(三极管电路、运放系统皆以此为基础方可成立,在功率电子、测量测试系统皆为基础),

现代控制理论之发展不过是经典控制律的离散化、智能化、并行化

5、量子物理(如果你够牛学通这里,未来的电工的领军者就是您了)

大道至简...

去三病:有恒、不贪多、不求速成!

继续更新,写点自己的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心得体会吧。

电子工程师的成长本身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如果你足够的勤奋,方法得当,两三年的时间是必须的。很多菜鸟工程师在选择公司时,首先关心的问题是待遇问题。个人觉得这样的思路不对,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能否学到真正的东西,而不是考虑薪资问题。只要能学到真本事,之前所花费的精力时间等等都是值得的。

上面讲到的是大方向。很多朋友从事电子行业可能并不是自己的所学专业,只是因为机缘巧合等原因从事了电子行业。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因为没有学过电子技术,但是又想从事电子行业,必然一点基础都没有。

因为没有基础没有工作经验,很多的公司不会给你机会。在家自学是一个好方法,可是由于家境,年龄等问题,现实情况不可能也不允许脱产学习。怎么办,那就降低自己的姿态,摆正自己的心态,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干起。

什么工作呢,那就是电子调试员或者是电子组装工等。这些工种的流动性很强,很多的电子厂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自己既可以挣钱又能学到技术,何乐而不为。

大至的生活状态可以如下。每天早上5点起床,洗漱拉撒花半小时,上班路程半小时,从起床到8点上班,你有两小时的时间看书学习。抓紧时间看书学习。

接下来,上班虽说是8小时,事实上干满6小时已经很不错了。干活干累了,就捧书看看,随便看,权当熟悉书籍内容,了解大概。中午吃饭休息一般1小时,吃饭花10分钟,之后又有差不多50分钟可以看书学习。下午重复上午的工作,也可以抽时间看书学习。5点下班,晚上假设10点睡觉,差不多有3-4小时看书学习。总之,抓紧一切时间去看书学习,就对了。

这样坚持两三年,你的技术必将突飞猛进。本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话说在工作中学习,必然会有很多的阻力,比如同事的嘲笑,讥讽,领导的不顺眼等等,没有关系,在理想的道路上必然会有N多的阻力,遇到阻力,忽视它,不要放在眼里,因为你的眼光在远方在高处。每天努力前行,虽然道路崎岖,但是却阻挡不了苦行僧的步伐。

路在脚下,心有多大,世界就会多大,井底之蛙看到的风景永远只有井口那么大。把自己学习经历共享给大家,权当对之前走过的道路的回顾,同时希望激励正在困惑中挣扎的兄弟们,共勉。

自己只是笨鸟中最笨的那只,虽然飞的低,飞的慢,但从未停止过前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说说读书的用途。

社会上一直流行着一种说法,就是读书无用论,说的更加直接一点,就是造原子弹的比不过卖茶叶蛋的。

每当听到有人说这样的话,我都会仔细看看这人,之后笑而不语。我发现能推出如此惊世骇俗结论的朋友都有一股暴发户的潜质,兼具土匪中小罗罗的气质。

无数的学贯中西的先贤用毕生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使人进步,想进步去读书。所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便是最好的阐述。

一个人赤条条的来到世间,也必将赤条条的离开这个世界,能留给后人的真正的财富其实是他用一生总结的经验教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书籍。

一个人想进步,要进步最快也是成本最低的方法便是去读书,去了解先贤是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追随先贤的脚步前行,必将少走很多的弯路,少花很多的时间。

读书是个人成长经历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能养成终生读书学习的习惯,你必将受益匪浅。因为读书,你的生命每天充满生机,充满希望。

但事实却正相反,我的周围几乎没有人读书,偶尔看到有人在读书,欣喜不已,又找到一个书友了。一问他看的书籍,皆是种马类书籍,不说也罢。

接下来说说比读书更重要的环节。是什么,那就是选书。选择一本好书比读书本身重要很多。如今出版业是相当的发达,几乎每天都有新的书籍产生,一个人穷其一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籍。此时选书的重要性更显得重要至极。

试想花了大把的时间读了一大堆烂书,还不如不读。那如何选书。目前本人的方法比较笨,我一一列举。

第一种方法,个人觉得最简单实用。进入当当网或者类似的网站,直接搜索关键词,比如说电源技术,之后会有一大堆的书籍跳出来,接着按销量排列,你就会发现销量大的书籍其实就那么基本。之后挑销量排在前几名的,把它们全部收了。

第二种方法,依旧借助于网络平台,直接杜娘搜索,看看你关注的领域,之前走过的人推荐的一些书籍。

第三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本人看陈寅恪老先生的书籍时,偶然学到的。老先生的方法是针对某个领域先找几本大家公认的书籍开始读起,在这些书中必然会引用到其余作者的书籍,而我们关心的就是其余作者是谁,写的什么书籍,把这些书籍也找来看看,基本就通了。

这是本人读书的大至方法。

不过话说,我个人一直发现几个问题。

第一,很多的朋友喜欢看文学类,历史题材类的书籍,而不喜欢看工具类书籍。比如电源技术与诛仙,笑傲江湖,琼瑶类书籍放在一起,很多的人会选择后者,而不会选择电源技术。

还有一些屌丝朋友只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比如广大的电子工程师以及IT男,而并不关心涉猎其他的领域,生活单调,不善言辞。个人的点评是活该单身。宁可把大把的亿万的小蝌蚪贡献给岛国动作片,而不愿意花点时间好好学学如何把妹。你不单身,谁单身呢。

第二,很多的朋友自诩为知识青年,开口闭口均是以国家为己任,但是只要遇到挫折遇到强权就退缩,遇到自认为跳不过的坎,就结束生命。从四人帮到文化大革命在到现在的很多新闻,很多所谓知识份子以自己的方式飞灰湮灭。

王国维,老舍,傅雷夫妇自杀结束生命,巴金老先生晚年写了本真话集,季羡林写了本牛棚杂记等等。而反观许世友将军,本人至今佩服。不服就战,遇强则强,你敢打我,甚至从肉体上消灭我,我为何不敢反抗。战死永远比自杀光荣。

为什么中国大陆式的文人骚客如此不堪一击。个人认为他们没有修习武术这门技术(当然这样的结论太过肤浅)。窃以为花5年的时间把武术这门技术学好比花5年的时间把电子技术学好更有价值。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独独尊崇王阳明老先生的《心学》,阳明老先生用剑能杀敌,用笔亦能杀敌,此便是他强于世间N多所谓大牛的原因之一吧(这样说其实太过笼统了),主要是想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

没有健壮如牛的身体,怎么玩的动晶体管。没有健壮如牛的身体,遇到领导给你穿小鞋,怎么干的了他。技术为王,散打技术永远大于电子技术,即使电子技术学的再好,你也只是证明了自己脑袋足够的勤奋,四肢的勤奋如何证明?拜读版主的帖,获益良多,极有共鸣!

在下是学郑子太极拳,郑师爷也说过虚有强健身体,才能有发展。

否则一切是空谈,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直以为我的帖子没几个人看,既然有人关注,继续写下去的信心更强更高,呵呵,共勉。

关注中,求续

原来是郑曼青先生一派高人,值得敬仰啊

“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干起。什么工作呢,那就是电子调试员或者是电子组装工等。这些工种的流动性很强,很多的电子厂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自己既可以挣钱又能学到技术,何乐而不为。”

——感同身受。我出远门打工的第一份工作是电子调试员,一百多人的大车间。有自己的工作台和示波器等仪器,根据产品指标测试装配好的新产品,微调产品上的元器件,接着贴PASS标签,不正常的就维修好。做了一年多。因为接触到很多原理图,A3的大图纸,越看维修技术越高,后来竟然爱上画图纸,没有图纸的线路板我自己用纸笔画出图纸来,后来被一个老工程师路过看到,问了我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不久,他申请后把我调到设计部门给他做助手...... 往事历历在目。这份工作很有快感,每天都会成长,电子产品的车间里年轻姑娘也很多。

赞成我可能看了假的电源网,哈啊

深度好文,值得阅读。

呵呵,看来你是一个武侠迷,懂这么多秘籍。说出来惭愧,我接触电子行业差不多三年了,门都还没找到。唉……有时间要跟你们这些大师学习。理科生的文笔

谈谈道吧。

每个正常人其实都有自己的追求。对于大部分的人所追求的归纳起来就三样,权钱色而已。古语有之,食色性也。

但是有那么一帮特殊职业的人群,每时每刻都沉浸与自己的领域中,虽然在该领域的成就越来越高,却仍然努力前行。他们追求的是什么。仅仅是在该领域有所建树吗,没那么简单。这群特殊职业的人有哪些呢?和尚,书生,剑客,电子工程师等等。

举几个例子一一道来。

话说六祖惠能法师目不识丁,偶然的机会听到有人朗诵金刚经,当听到“因无所住,以生其心''这句时,虽不知做何解释,却心有所感。遂告别老母,出家为僧,欲精研佛理,参透宇宙之终极智慧。最终在五祖弘忍法师的指点下,得证大道,并开辟禅宗一门(详见《六祖坛经》)。

有一个书生,从小变立志做圣人,虽经千难万险,仍不改初心。历经十九年磨难,终于开悟,史称龙厂悟道。之后,突破程朱理学之沉疴,开辟心学一门。

此人是谁,他就是明朝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王阳明老先生(详见《明朝那些事》,《王阳明大传》,《阳明三部曲》等)。

明治维新时代,日本著名海军司令东乡平八郎随身携带的印章刻有一生俯首拜阳明。民国时期有一位青年非常崇拜王阳明老先生,对其知行合一的思想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行知,现在的晓庄学院便是这位老先生创立的。蒋介石在台湾执政时期,将其居所后方的一座草山改名为阳明山。可见这些人对王阳明老先生的思想崇拜至何种地步。

继续更新。讲讲剑客的故事。

话说独孤前辈的剑术大至可以归纳为五个境界。

第一境界,利剑无意。刚出道时,独孤前辈的剑术还未入门,遇敌决斗时,只能依仗利器来弥补剑术的不足。

第二境界,软剑无常。此时独孤前辈的剑术已经有了一些进步,利剑虽强,却少了几分变化与灵气。而软剑则刚好弥补利剑的缺陷。

第三境界,重剑无锋。独孤前辈凭其剑法已经在江湖闯出了一些名声。但离真正的高手还有一段距离。如何提升自己的剑术,从基础着手,花大气力夯实自己的基础,而重剑便是独孤前辈最好的夯实基础的工具。江湖有云: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第四境界,木剑无俦。大力夯实基础之后,独孤前辈剑法终于登堂入室,离剑法的最高境界无剑胜有剑只差那么几步了。独孤前辈弃重剑而用木剑,悟出"不滞於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之剑理,日夜精修,渐进於无剑胜有剑之境。

第五境界,无剑胜有剑,自此独孤前辈的剑法步入超一流高手之境。所谓心中有剑,飞叶摘花亦可伤人,便是说的此种境界。

纵观独孤求败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失败打击,但他从未放弃对剑术的追求,只此一生只忠于自己手中的剑,我就是剑,剑即是我,以剑证道,终成一代传说。(详见《神雕侠侣》)


继续更新。佛法有云,万千法门皆可成佛。下面就讲讲电子工程师证道的故事。

本人工作中涉及的硬件较多,就以硬件为例进行讲解。补充说明一点,我理解的道是一种心态,不拘泥于物,不拘泥于形,超脱万物,万法自然的心态。

硬件工程师的升级之路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出道。第二阶段,悟道。第三阶段,证道。第四阶段,得道。下面我一一解释这四个阶段的含义。

第一阶段,出道,作何解释?

因为生计,因为专业选择,因为机缘巧合等等原因,我们接触到了电子技术,此时对于电子技术的理解可能还是局限于对某个产品的认知或者对某个元器件的认识。

搞家电维修的朋友可能刚刚接触到电视机的维修。在电子厂搞维修的朋友可能刚刚开始熟悉公司生产的d产品。选择电子专业在大学深造的朋友可能正被导师布置的某个项目搞的焦头烂额。此一阶段,我称之为出道期。

出道期,虽然是初级阶段,但我个人觉得非常重要,因为这一阶段直接关系我们后面阶段的技术成长。很多人在这一阶段选择了放弃,因为觉得后面的路途太过遥远,太过艰巨。还有很多的人终其一生,都局限在这一阶段,停步不前。

第二阶段,悟道期。经历过第一阶段,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提升功力,成功跨越到第二阶段的朋友,恭喜你,终于到了第二阶段。但别高兴的太早,脚下的路才刚刚开始。下面讲讲何为悟道期。

在第一阶段的朋友,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熟悉了自己经手的产品,对于电子技术的认知已经由最初的感性期过渡到理性期的初级阶段。第一阶段的成长个人觉得勤奋最重要,不怕苦不怕累,多动手,多实践,很快就可以突破。第一阶段的朋友的水准可能仅仅是会维修一些电子产品的常见问题,会按照芯片手册资料搭出电路。此一阶段最重要的技能我认为是快速学习法,即迅速的熟悉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运用与自己的工作中,至于真正理解了多少就需要看悟性了。

第二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加强理论功底,将第一阶段的实际经验与理论结合起来。此时需要掌握的技能个人认为是深入理解电路的理论。此一阶段之所以称为悟道期,我个人觉得需要突出的就是一个悟字,能够根据常规的知识点举一反三。对于常规的知识点需要反复的理解参悟,过去不能理解的问题在此阶段通过静心参悟,必定会有新的心得,可能以前忽视的知识点或者卡壳的细节之处会有全新的认识。

继续更新,这段时间一直出差中,基本上静不下来。今天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写点东西了。

第三阶段,证道期,作何解释。话说电子工程师确实苦逼,经历了第一阶段出道期和第二阶段悟道期的磨砺,终于到了第三阶段,本以为路会越走越顺,却发现脚下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崎岖。

此一时的朋友年龄基本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过往的雄心壮志已被生活中的琐事磨去了七七八八,心性也平和了许多。第二阶段强调一个字悟,第三阶段,我想强调的一个字是证。证道,证道,电子技术的道如何证?

电子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知识本身更新速度很快,而且工作中需要了解的知识范围很广,很深。平时接触的同行很多,大家基本上都会收集很多的书籍资料,而且基本上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看书学习。

看书学习我把它定义为悟道,而搭电路我觉得可以把它定义为证道。很多的朋友,不可否认很勤奋,也很聪明,但是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去研究却总感觉心里没有底气,为什么?

我觉得他忽略了证道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看书仅仅是在用眼睛用脑袋去学习,电路看了很多,但这些知识点对于你个人来说其实是浮在纸面上的,并没有真正进入你的内心。而且你也不知道书上讲的是对还是错。那怎么办,实证。

实证大至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手算证明,第二步实验证明。

首先将需要学习的电路画在纸上,然后将每一个元器件的参数计算出来,遇到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深究几遍。

第二步,根据自己的计算参数将实际的电路搭出来,上电测试节点电压电流波形等参数,同时观察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等是否存在发烫发热等不正常现象。

虽然只有看似简单的两步,但是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知道这两步的艰难,走这两步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但是不管多困难一定要坚持走下去,等你走习惯了,会越走越顺,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的水平提升很快,看到陌生的电路心里的底气也足了很多。

感谢版主的传道,讲的很生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难怪以前学习总是感觉没啥效果,原来一开始方法就错了。

继续更新。今天讲讲我对得道阶段的理解。

在电子行业,所谓得道,我的理解是将各种电子技术融会贯通。对于电子技术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元器件级别或者信号链路层次,而是上升到系统的高度,站在系统的层面统筹规划各种电路。

此时各种特性的电路就像我们手中的士兵,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电路,保证系统在各种严酷环境下依旧能稳定的工作。

我目前的层次停留在第二阶段,正在努力往第三阶段前行。

个人觉得要想达到第四阶段,是非常困难的,很多人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有真正学通电子技术,但那有何妨,至少我们有方向,也一直在不断的前行。

要想达到第四阶段,勤奋努力这是必不可少的,但我觉得最重要的其实是需要有一个好的平台。很多的电子工程师稍有不顺就跳槽,可能是因为受气了,或者是在工作工程中遇到自己现阶段无法解决的困难导致离职。

站在过来人的角度看,这对于个人技术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稳定的工作环境加上平淡的生活环境是提升技术的必要因素。

工作中偶尔受气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触犯到自己的尊严,我个人建议还是忍忍,都是为了工作。如果确实是领导给你穿小鞋,那就和他干吧,这是我的性格,也是我的风格。不过因为穿小鞋和领导干架,我个人还没有经历过。如果真正伤到了个人的尊严,那还是离职吧。给别人打工不可能保证自己人格真正独立,可是那也是有底线的,真正伤到了自己的心,那就离职吧,没什么后悔的。

如果离职是因为在工作中遇到因为自己现阶段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建议顶着压力上,只要你能抗住压力把问题解决了,你的功力必将是大幅度的提升。

关于境界的说法,非常新颖!

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任务之外的新项目,仍然收获不大。现在细想原因,是太依赖厂商的DEMO了,少了很多自己动脑筋的环节。而且,只注重这个项目最终的实物能否正常工作,一旦正常就放下了。有时候遇到需要软件配合的东西就头大,半途而废。而且读的书还是太少了。

感谢版主。

文笔很有历史功底

做电子工程师确实很苦逼,特别是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之下。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且在没有更好的谋生的手段的前提下,那就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他做好,无愧于心。

话说本人性格争强好胜且比较偏执。我一直觉得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的最好,不管遇到多少问题,多少困难。

我并不是因为喜欢电子技术,而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谋生手段,不得以从事这个行业。

起初进入这个行业很痛苦,压力也很大。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成长等因素,慢慢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爱上了这个行业,对于手上的活越干越有劲,越干自信心越足。

版主好人一枚,乐于分享

接下来讲讲生活方式吧.仍旧是老套路,通过举例来讲解生活方式.

很多领域想有重大突破,个人认为与从事该职业的人员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我以三种职业为例,和尚,格斗家,电子工程师.

现如今和尚这份职业的门槛相当高,想进入这个行业,对于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以及专业技能要求是比较高的,可以说是万里挑一.

试问有多少凡夫俗子能跨过权钱色三道门槛,看破红尘,斩断情思.

多少英雄好汉倒在权钱色三道门槛下,而和尚首先需要的素质就是跨过这道横岣在凡夫与智者之间的门槛.

当跨过权钱色这道门槛,进入佛家殿堂后,参悟宇宙终极智慧之路才刚刚开始.

诵经,苦行,打坐,这是每天的日常工作.在常人眼里,这哪里是工作,简直就是炼狱.

其实诵经,苦行,打坐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就能坚持.真正的困难之所在是人欲的压制乃至化解.古语有之,食色,性也.

谁不喜欢美食,谁不喜欢美人.对不起,和尚这份职业却要求你不能想食物,不能想女人(准确的说是心不为外物所动),这不是折磨人吗,这不是反人类吗.

对,这就是折磨人,这就是反人类.只有肉身经历过莫大的痛苦和磨难,才会动心忍性,发下大愿,解救众生脱离苦海.

当你真正参透佛法,了悟生死可能会有另一番境界,所谓佛不渡我,我自成佛说的便是此理.

继续更新。讲讲格斗家的故事。

本人自幼喜好舞刀弄枪,弱冠之年学习散打,断断续续修习了七年有余,也算是内行人了,对于武术本身的技法充满热爱之情。下面讲讲我心中的格斗家的修习之路,生活方式,格斗精神等种种。

我心中最敬佩的格斗家是日本极真空手创始人大山倍达。他的经典语录之一:要精通一样东西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同样的事情一天只要作上一百次、一千次就对了。作一千次伏地挺身、作一百次型的练习、作一百次的组手对打、挥空拳、挥空踢、还有各种招式技巧,这就是我每天每天都在作的事情。

大山倍达先生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空手道,用坚持努力这些字眼来形容他,我觉得不够。在我个人看来,大山倍达先生已经把空手道技法融入到他的生命中,每日精进是他的追求。

大山倍达先生曾经为了提升自己的技法,在深山修炼多年,孤独一人,靠朋友每月送上山的酱豆过日子。后来实在忍受不了寂寞,听从了一个作家朋友的建议,把半边眉毛剃掉,用这种使自己变得不人不鬼的方法迫使自己不下山,眉毛长出来大概需要3个月时间,等到了3个月再把自己另外一边眉毛剃掉。在山中的时候大山几乎每天12个小时地锻炼,甚至尝试忍者的训练方法,种蓖麻这种长得很快的植物来训练弹跳力,据大山回忆,这样的训练对他以后的进步起了很大的帮助。

一开始他用鹅卵石练手刀的时候没有一次成功的,几个星期后,当他在月光下观看石头的时候,忽然有了能砍开的预感,甚至连缝隙都可以看到。一掌下去,鹅卵石果然开了,这是大山第一次感到自己很强。

两年后,当大山下山的时候,他已经100米近10秒,举重超当时中量级冠军记录。详见《风斗士》这部电影,该电影的原型就是大山倍达先生。



这个世界上天才毕竟是少数,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也是少数。他们一生的成就或者机遇对于我等凡人来说,只能仰视。

很多的普通人虽然资质一般,家境一般,却也想做出点成绩,不负此生,那应该怎么办。四个字,努力,奋斗。每每喊出努力奋斗四字时,我总是想起周星驰先生早年拍的一部电影《喜剧之王》。

一件事,做第一遍时,我们可能感觉很困难,做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我们会慢慢从困难升级为不熟悉再升级为熟悉再升级为精通。

一项技术,刚刚接触可能觉得很困难,此时很多人选择了放弃,极少数的人坚持下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少数坚持下来的人开始慢慢了解这项技术,随着了解程度的加深,他们开始熟悉这项技术,不过想要精通这项技术付出的还需要很多。

极少数人中的大多数选择止步不前,还有极少极少的那部分人选择继续前行,最终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奋斗终于精通了某项技术。我觉得最终坚持下来的人,他们此生没有虚度。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看来,版主已入了道。

在悟道的路上,版主並不孤单!

端午节,将屈原老先生的那句名言写下来和大家共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技术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努力奋斗.

继续更新,讲讲电子工程师的生活方式,以我自己为例吧。

我觉得电子工程师规律性的生活方式与其说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工作,倒不如说是一种修行。这样也许可以走的更远,走的更长。

我每天六点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接着看会书籍,主要是技术类的书籍或者是哲学类的书籍。七点半左右,从家里出发上班。

到了公司,将一天需要干的活都列出来,之后一件一件的处理,如果事情不多,两三个小时可以搞定,如果事情很多,则可能一天都没有休息。

我给自己定了学习任务,每天至少验证两个电路。如果当天时间多,那就多验证几个电路。如果当天事情很多,没有时间验证电路,则在第二天验证,以此类推。

原先没有结婚生子,晚上下班回家后,空余时间很多,会上论坛逛一逛,关注一些技术帖。八点左右开始锻炼身体,100个俯卧撑,60个引体向上,60个单腿深蹲。接着洗澡休息。

有了孩子之后,下班回家基本没有心情看书学习,但是一个礼拜坚持锻炼3次的习惯没有放弃。一般10点左右上床睡觉。

我一直比较推崇苦行僧般的生活,或者说简单规律的生活。唯有肉体的痛苦才能让我们的大脑时刻保持清醒,时刻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不懒惰,不侥幸,不走捷径,不求速成,不贪多,有恒心,不急躁,我觉得这是每个真正热爱技术的工程师需要有的基本的心理素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愿以有限的生命在技术这条无止尽的道路躬耕不辍。

每日精进是我的追求,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勉。

"唯有肉体的痛苦才能让我们的大脑时刻保持清醒,时刻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非常同意。想想如今我日益增重的身体,日渐懒惰的身心,真惭愧

有时间谈谈对于未知的理解.对于实干的理解,如何培养毅力,培养自控力.关于敢想敢干的理解,什么是实证.谈谈家庭关系,讲讲人性的缺陷.对于控制欲的理解,自学与书籍,安全感。点赞 。。。。。。。。。。。。。。

电子工程师工作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每天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工艺上的问题,原理上的问题,客户反馈的问题等等,可谓防不胜防。

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强,遇到新问题时,心理素质一般比较过硬,同时也知道大至的解决问题的方向以及方法。

但是菜鸟级别的工程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相对欠缺了一点。遇到问题时,心理素质可能也较差,最大的问题就是当遇到问题时不知道从何处下手解决问题。

今天讲讲对于未知的理解,其实就是想阐述遇到问题时,怎么办。这里涉及到的因素很多,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等。

既然是阐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我们先将问题的种类列出来,以便一一回答。原则是先易后难。

第一类问题,客户反馈的问题。

第二类问题,工艺性问题。

第三类问题,原理性问题。

第四类问题,方向性问题。

第五类问题,心理问题。

这是我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的五大类问题。下面我会一一阐述自己的解决应对之法。

静待高论

不错 不错,道理比较深刻,需要好好参悟了。

第一类客户反馈的问题.本人原先从事的是小家电行业,后来从事电镀电源行业.我以在这两个行业中积累的一点经验来阐述我的观点.

通常客户反馈的问题相对来说,个人觉得比较简单.小家电行业中一般是使用以及操作上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只要你对公司的产品足够的熟悉,基本没有什么搞不定的.客户反馈的问题貌似很简单,不过由于客户很多,每天3-5个客户的问题反馈,基本上一天你不要做什么事情了.

我采用的方法是先将前期客户反馈的问题总结出来,同时熟悉产品的使用方法,将这两项整理为电子文档.只要有客户反馈问题,我通常先进行沟通,如果沟通不了,两种方法,一个是上门服务,保修期内收路费,保修期外收路费加材料费.第二种方法,直接将电子文档发给客户,让他自行解决.

这两种方法适用与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人,年轻一点的朋友,自行解决的居多,年长的客户可能自己需要多费一些口舌讲解,实在不行只能上门服务.

在电镀电源行业,因为涉及到强电行业,同时专业性很强.我几乎都是上门服务,方法和小家电行业的方法类似.自己先总结问题,发现问题,同时完善产品的设计缺陷等.

客户反馈的问题,技术含量低一些,却非常磨人,大把的时间都花在路上,想把心静下来学点东西,比较困难.不过这有一个好处,通过客户的问题反馈,我们可以知道自身产品的缺陷,也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对于完善产品的质量帮助很大.

很多工程师习惯闭门造车,这种心态个人觉得不可取.只有真正接触市场,了解市场,才会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仅仅是把自己的想法实现这么简单.

刚入行时,我总觉得电子产品的设计很简单,自己的技术很牛B,只要通过元器件的组合把功能实现就行了.其实这与产品的是两个概念.做一款产品与实现产品功能是两个概念.

入行做设计两年多,接着又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做售后,做维修,感觉研发一款经典的产品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前前后后五年多时间在电子行业中摸爬滚打,算是对产品设计这一概念有了全面的认识,而不仅仅是满足于电路功能的实现.

我想说的是这五年我最大的突破是认知的突破,成功地克服了眼高手低的毛病.

今天把孩子哄睡着了,终于有点时间把心静下来码点文字了。

接下来讲讲工艺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先说说小可在家电行业遇到的工艺问题吧。

产品开发完成后,量产的大至思路是先小批量试产,一般50套左右。小批次量产实验主要是在各种环境下测试产品本身是否存在一些隐蔽的缺陷以及工艺流程是否合理等。此一阶段如果顺利通过,后期的大规模量产便开始着手了、当时我们公司的大规模量产数量通常是5000片。

我所讲的工艺问题就出在大规模量产上。产品严格按照公司研发流程走完,如果说有问题,在小批次量产时必将暴露出来。如果小批次经过严格测试没有问题,大批量生产只要严格按照小批次的套路来做绝对没有问题。这里我用的是绝对二字,因为个人的理解是工程师做事就得认真严谨。自己没有把握的产品绝对不能大规模生产,否则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我们团队开发的几款产品,小规模试产时,经过振动测试,高低温老化,常温360小时老化等实验均正常工作,可是大规模量产时频频出现问题。

什么原因。由于我们研发团队和生产基地不在一个城市,负责生产的工程师三天两头打电话向我反应各种不正常的现象,搞得我焦头烂额。由于不在现场,很多问题用语言描述总感觉说不清,道不明。

于是我申请驻扎到公司的生产基地,老板同意了。提出此申请前,和另外几位工程师商量对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到生产基地指导生产。但是谁去呢,他们好几个工程师都不愿意去,为什么?

私下了解了一下,才知道生产基地的条件很差,底层人员并不是太配合生产指导人员的工作等(公司本身存在的问题很多),所以导致很多工程师不愿意去工厂指导。


我也没想那么多,既然申请了到工厂指导生产,那就努力把这件事做好吧。不过去工厂前我带了两本书,一本是童诗白老先生的那本《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一本是王阳明老先生的《传习录》。

到了工厂,才知道什么叫做荒凉,不过没有想象中那么差。第一天上午在工厂负责技术生产的张工的陪同下把工厂的设备以及相关生产流程熟悉了一遍。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才发现问题确实很多。不过来这之前我就做好了埋头苦干的准备。

下午,我并没有立即着手解决遇到的问题,而是和生产一线的员工聊天扯淡。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一线的生产员工的电子基础参差不齐,有的懂一些电子技术,有的几乎是没有任何的电子基础。

常规的电阻电容这些,大家还分的清楚,但是需要区分正负极性的元器件,比如说电解电容,二极管等,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

和他们聊了差不多2个多小时,心里有底了。

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正式着手干活。我先把有问题的产品一个个的拆解分析,发现很多问题显而易见。

A类问题:电解电容装反了,二极管装反了等。元器件装错的问题本身很好解决,但是源头上怎么解决呢?

我的方法是给一线的员工进行培训,教会他们这些基本的技能。

B类问题,线路板需要过锡炉,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焊锡漫至线路板顶层,导致元器件短路。解决办法还是培训,教会他们正确的使用方法。

C类问题,元器件质量问题。这类问题比较隐蔽。常规元器件可能问题不大,出问题最多的就是磁性材料。我们研发部的磁材供应商和生产部门的磁材供应商不是一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多的变压器线径,圈数,气息等参数一致,可就是不能正常工作。解决办法只能是采购同一家的磁材。

在家电行业我遇到的工艺上的问题大致就这三类。

生产基地呆了一个月左右,和一线的员工同吃同住,我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对于个人的心智的成长帮助很多。

第一,伙食太差。早饭就是白粥+萝卜干(自家腌制的那种),午饭是米饭+豆腐或者是百叶+海带汤或者紫菜汤,晚饭是午饭加热处理一下。

第二,工资水平太低,导致员工频繁流失。我当初也纳闷,为什么工厂本部不给员工培训呢。得到的答复是刚刚培训好,员工就离职了。

和看门的大爷聊天,才知道他自己的工资是800大洋一个月,一线生产员工的工资是1200一个月。这样的工资标准让大家怎么活,怎么养家糊口。

第三,公司采购频繁更换供应商。知道了这一问题后,我们基本上设计时,很多部件材料都采用标准件设计。

第四,生产设备很落后,公司的贴片机至今还是那种80年代的老货,稍微小一些的封装,就吸不住,看到老板买了N辆豪车,我也是醉了。

第五,公司管理混乱。通常是一个人负责多个岗位,没几个人真正按照公司的生产流程干活。这样的生产方式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在工厂生活了差不多一个月,了解了很多人的真实想法。

有的人把这家工厂当作自己实习的垫脚石,实习期一到就跳槽。有的人把这里当作自己养老的地方,混混拉倒。

有的人觉得这里挨着家,在家附近上班挺好。想在这家公司好好深入学习电子技术的我只发现了一个人。但是他想得多,做的少。

人生百态,此行个人觉得没有虚度。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没事就翻王阳明老先生的那本《传习录》,个人收获最大的便是知道了如何破除虚名,两个字,实干。

想得多,固然重要,但是把想法实现更重要,这就是实干的力量。

每每遇到滔滔不绝者,我都会比较留意。我想看看他是否真的如他话中所讲那样,言行一致。不过很多时候都比较失望。

有机会也找本《传习录》来看看。

不过我就三分钟热度。

我并不是因为喜欢电子技术,而是因为找不到更好的谋生手段,不得以从事这个行业。

  您的这句要顶.

版主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值得学习~目前帖子更新速度慢了,主要是工作多了,目前需要调试一些电路产品,所以没有太多的时间更新帖子,望大家谅解,只要抽出时间,我都会取更新帖子.希望对持续关注我帖子的朋友打声招呼,谢谢.

继续更新。

这大半个月一直处于忙碌状态,公司的产品需要调试,调试工程师辞职了,这活就落到我的身上。

今天休息,腾出时间继续更新。话说在家伺候小孩比上班还累,今天讲讲原理性的问题。

电子工程师跳槽换工作很常见。到了新岗位,不一定立马有新项目,此时的工作可能是和新岗位的同事交接一些过往的项目。

项目可能是同事设计验证过,准备量产的,也可能是刚刚进行中的。不管怎么说,这些项目已经到了你手上。来到新公司,向周围的同事展示一下自己的实力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怎么能让大家认可你,接受你呢。

下面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说说我的失败的经历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故事发生在我的第二份工作上。好不容易在上海这座城市找到一份工作,我格外地珍惜,准备大干一场。

第一个月负责熟悉公司的现有项目,老大分配了3个接近量产的项目给我,让我快速上手,为量产做准备。

其中的两个项目,我均迅速上手并小批量试产了10台样机,实测性能可靠。不过第三个项目测试时,发现有时工作正常有时工作不正常。我郁闷的不行。最关键的是设计该项目的工程师已经离职了。

请教老大,他说不熟悉这一项目,不过当初验收时,是正常的。当时的我,技术实力处于菜鸟阶段,还不知道通过重新搭电路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开始以为是功能器件的问题,跑遍了上海N多生产该配件的公司,样片也申请了不少,实测的效果却不理想。后面又怀疑是软件问题,程序改的面目全非,效果依然不行。最终因为交期问题,该项目流产了,公司赔偿客户2万元。老大对我的工作能力不是很满意,在这家公司我只呆了6个月就辞职了。个中的辛酸无奈只有自己最清楚。

最后一个项目的打击在我心里留下了很大的阴影,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质疑自己的技术能力,为此我近乎偏执的学习,以此来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实际上这种强迫式学习方法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回顾该项目,个人觉得问题的关键还是电路本身不成熟,方案的设计存在重大的bug。同时刚到公司一心想表现自己,遇到搞不定的问题,没有如实向上级反应情况,最终导致被迫辞职这样的糟糕的结果。那时的我,身边好想有一位大神级别的工程师,对我指点一二,这些都是后话。讲讲原理性的问题的处理办法吧。

自己做项目,通常心里有底,首先考虑的问题不是价格以及效率而是可靠性,存在重大隐患的项目概率较低。如果是接手别人的项目时,就得小心了。

接手别人的项目,经过量产的项目通常问题不大,就怕那些做到一半的项目,特别是做到一半,工程师又辞职的项目更加要小心谨慎,弄不好这就是个泥潭,陷进去再爬出来可得费一番功夫,不过大神级别的另当别论。

除非万不得已,一般情况下,建议大家不要接手了这样的烂摊子,虽说工作难找,为了五斗米不得不折腰。但是也要考虑考虑自身的技术实力。

如果迫不得已接手了这样一个烂摊子,首先需要做的不是完善项目方案,而是向总工或高层领导如实反应项目问题,把自己考虑到的问题都抛给他们,以备后路。我个人经受这样的打击很多,所以谨小慎微,看官们勿笑。

后路铺好,下一步该怎么走。

先说一说我的观点,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接下来茶水烧好,撸起袖管,开始大干。

个人的建议是两步走,第一步修改原先的方案,如果改动不大的话。如果需要伤筋动骨,不如自己另起炉灶,重新设计方案。

遇到原理性走不通的问题,个人觉得主要是在新的岗位交接项目时,发生的较多。欢迎大家补充。

伺候小孩确实很累,深有同感。有时我都会借口加班而逃避这个责任,事后又觉得很对不起家人,矛盾……有时我也会以上班为借口,哈哈,这没什么,人之常情,伺候孩子需要耐心,大老爷们这方面的能力先天就比不过女性。不需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方向性问题。

电子技术有相通性,这不可否认,但是对于研发类的工程师来说,相通性的帮助并不大。

电子技术大致分为软件和硬件两大工种,实际的分工远比这复杂。

个人觉得以软硬划分电子工种太过简单了,以行业来划分更加精确直观一些。

电子行业大致可以分为电源,音响,磁电,电机,手机,天线,滤波器,电台,雷达等行业。这些行业还可以继续细分。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我想表达的观点是什么?我想说的就是职业的方向选择问题。资质超群,闲钱较多,时间较多的朋友不在此列。

对于大多数的人,资质一般,精力有限,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兴趣,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等,从事电子这一行业。首先需要定下来的就是方向。步入电子行业,你会发现各行各业都涉及到电子。建议大家不要被眼花缭乱的电子技术晃晕了,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真正想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工控,小家电,智能家居,互联网,还是什么。

方向的选择很重要,初次入行,建议大家多跳几家做不同产品的公司,既可以丰富你的知识面,又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行业。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选择了一个行业,踏踏实实的做下去,不要好高骛远,不要想着走捷径,敢打呆杖,日积月累,必将成为此行业的翘楚。

每个行业做好了,都需要花费一番苦功,选择了某一行业,一条道走到黑,未尝不精彩。

谈谈心理问题。

准确的说应该是心态问题。还是以我个人为例。

刚出道时,感觉自己无所不能,没有什么技术能难得到我,这时的心态应该叫做初生牛犊不怕虎,此种心态属于盲目乐观型,个人觉得并不可取。

结婚后,轻易不敢跳槽换工作,顾虑的问题太多。新的工作环境是否适合我,新的同事是否好相处,新的项目是否能搞定,新的老板人如何?现如今的心态,我归结为畏首畏尾型,更加不可取。

而职场中的心态,个人觉得属于固步自封型。我本人硬件出身,单片机以及程序花了一些时间,但是毕竟没有纯硬件的顺手。遇到技术问题,习惯性思维方式就是如何通过硬件电路实现,其实很多的技术软件实现更方便。另外,现如今对单片机,DSP,FPGA等相对高端一些的器件总有抵触情节,总觉得这些技术学起来吃力,学不会,各种消极情绪都有。

下面我一一剖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以便医治自己的顽疾。

盲目乐观型的心态:想起当初自己的自大,我感觉好可笑,会画个PCB板,将前人的原理图绘制的美观一些,认识常见的元器件,就这最最基本的一点技能,瞧把我自己得瑟的。井底之蛙看到的世界只有井口那么大。这一时期的心理状态,个人觉得主要和自己的眼界以及接触的人有关。

如果我实际做过的项目多了,接触的大牛多了,就会发现自己的渺小。这一阶段的心态问题只要稍加磨练就能化解。

畏首畏尾型的心态:年龄大了,结婚了,有了孩子,需要考虑的问题必然多了,此一阶段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我的肩膀开始挑起家庭的责任,有畏首畏尾的心态个人觉得很正常。

在一家公司呆的时间长了,熟悉公司各个岗位的人,了解公司日常的运作模式,掌握了公司产品的特性,此时的我已经真正融入了该公司,真正成了公司日常运作的一颗不可缺少的螺丝钉。如果一直这样运作下去,我想我不会有离职的想法。

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公司另一重要岗位的哥们辞职了,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公司应该立马招聘这一岗位的员工。但是老板却觉得这一岗位不需要招人。怎么办,我负责自己的日常工作,同时负责该岗位的工作。如果多加一点米钱,我也就认了,谁叫我在公司中能力出众呢。关键是米钱没加,还经常批评我们做事效率太低。我也是醉了。

离职的想法不断在我脑中徘徊,最终还是决定辞职。可是等真正想辞职时,却发现自己的顾虑好多。正如前文所说的那些问题,新的工作环境是否适合我,新的同事是否好相处,新的项目是否能搞定,新的老板人如何?

婆婆妈妈,考虑了一大堆破事,连我老婆都觉得我做事优柔寡断。

曾起何时,我一大老爷们的性格变得如此畏首畏尾,不得而知。后来想想,一切顺其自然即可。既然选择了,就去做,不要考虑的过多。

下面这句话送给那些和我一样做事优柔寡断的朋友:一言以蔽之,思亦有道。思而不行者,多思无益;思而决其行,再思可矣

固步自封型心态:本人硬件出身,对于硬件技术花了很长的时间和精力,自认为对于硬件电路有一些心得体会。可是电子行业,技术发展很快,很多时候通过硬件电路实现的功能需要使用的器件较多,此一时成本相对高了,可靠性相对就低了。而使用单片机实现控制等功能则相对简单了。

问题来了,因为人本身都是有惰性的,遇到问题时,通常会采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解决。作为硬件工程师出身,我的习惯性思维通常是采用硬件解决电路问题,实际上这样的思维方式过于单一。因为采用的解决手法单一,优化措施也过于单一。

怎么解决呢,其实问题的关键还是自身存在的惰性问题,害怕接触新的事物,害怕接触不熟悉的领域。个人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克服惰性,埋头苦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拿下单片机技术。电子行业,唯有敢打呆仗,不走捷径才是最快的捷径。



说个题外话,电子工程师本身应该存在足够的危机感,才能真正适应乃至胜任这一行业。

晶体管没有出现时,电子管大行其道。当晶体管出现并逐步大规模应用时,很多人因为不会使用晶体管,不得不提前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电源的发展经历了线性电源,中频开关电源,高频开关电源,谐振开关电源。

最开始熟悉线性电源的朋友因为不了解中频电源的原理,不得不一直呆在自己那个圈子中,固步自封,跳不出来。以此类推,现如今谐振电源虽有诸多的问题,国内很多的技术资料不公开,但是谐振电源的优点却是显而易见,我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不会被新的技术淘汰。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思而不行者,多思无益", 一句话戳到心底。回想工作这么多年,许多想法不了了之,或许正应了那一句“万事开头难”。即使开了头,坚持又是另一个难题。帖子已被设置为头条,恭喜楼主可添加电源网私人官网微信(dianyuan_com)为好友,领取现金红包(备注信息:头条红包)

注:现金红包仅限当日领取

活动介绍:

劳逸结合,不能让工作占据太多的时间,要拥有自己的生活谢谢提醒,目前工作上花费的时间确实很多,怎么说呢,电子行业就是这样.谢谢你的提醒,谢谢.

这个帖子沉了很长时间,一直想坚持写下去,奈何事情太多,心总是不能静下来.

这几天一直关注中国女排,看到她们在奥运赛场拼搏的精神,好感动.最牛的当然是女排领军人物,郎平郎教头.什么叫做信念,什么叫做坚持,郎平用她半生的时间做了最好的诠释.

昨夜激动了半宿,为中国女排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更为郎平教练那种精神那种气概所折服.从运动员到教练,半生颠簸,从未放弃,巾帼不让须眉不过如斯.

最近刚刚把<少有人走的路>这套书看完,书中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个体只有不断克服困难,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心智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该观点我深以为然.我一直把自己当作苦行僧,苦心修为,努力前行.唯有苦行,方不忘初心.

我的修行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锻炼.通过锻炼可以让自己从肉体层面理解痛苦的含义.

第二种方法是学习,通过学习让自己的思维保持清晰明朗,同时可以帮助自己克服对于未知的恐惧.

来张锻炼的照片

个人


有几块腹肌啊!肚子吃得有点胀吧?

锻炼如果仅仅为了身材,已落入凡套.

锻炼是一种很好的磨练个人意志的方法.通过锻炼身体可以提升自己的意志力,加强自控力.

不骄不躁,不屈不让。

长得比我壮,头上的毛也比我多。很棒的帖子,内容很实在,对本人顿悟帮助不小。支持,更新。PS理工科男,文笔逻辑如此清晰,牛 13

这几天讲讲我个人的大学学习成长过程,以及最近读书的心得.

本人学汽车销售出身,大学的学习过程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什么电子技术.

至于电子技术的学习过程,我在世纪电源网发表过,有时间我把那篇帖子转过来.

古语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我个人比较喜欢阅读历史书籍,常常掩卷而思.

在华夏两千年的文明进程中涌现了无数的仁人义士,上至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他们为了追求心中的大义,放弃了很多,比如平静的生活,显赫的地位甚至宝贵的生命.即使颠沛流离,抛儿弃女,身败名裂,诛灭九族亦不改初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就是这类人.

学习历史,跨不过的一道坎就是文言文.喜欢历史与有闲情阅读历史是两码事.真正有大把的时间去阅读历史书籍,还是上大学期间.

历史类的书籍通常是大部头的,我看完一本书通常都喜欢把它收藏起来.想看书,首先得有钱买书.穷学生买书的钱的来源通常是节衣缩食再加打零工赚钱.

话说当初考了一所大专院校,生活费差不多600大洋,通过节衣缩食每个月能结余100大洋左右,再加上兼职做健身教练,每个月有300大洋的收入.

每个月买书差不多有400大洋左右.一开始买书,基本上都是逛大学城的地摊,书籍的质量良莠不齐.大部分都是盗版书籍.

当时买书也没有什么系统的规划,看一下书名,感觉对胃口就入手,等真正看了内容,才发现很多书籍都是徒有其名.

慢慢的书籍买多了,也摸索出了一些办法.从农村走进了大学,我首先学会的技能就是上网找资料.由于没有接触过电脑以及手机,对这些玩意还比较陌生畏惧.

为了迅速掌握电脑技能,我从大三的学长手上买了一台二手的大屁股电脑,每天不断的摸索.中间的困苦此处不表.

掌握了上网查资料的技能之后,我买书的方法是首先规划一下自己想买什么类型的书籍,接着通过网络搜索一下这类书籍的经典代表作,之后再买实体书籍.

后来网上购物热了起来,我开始在当当,卓越,孔夫子三大平台买书.

书籍永远是人类有益的朋友,当然也要看什么类型书籍....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实体买书看,基本上也少了,通过互联网,看书 学习增长进步更快。

几乎看了全贴内容,必须要顶一条。楼主的经历和感悟,对引导我这样的刚入行者甚有帮助,谢谢。

继续更新.

通过电商平台以及网络,我的眼界开阔了很多,再也不是曾经的吴下阿蒙.阅读了大量的好书,不过这里我说的好书通常都是一些文学类,哲学类,历史学类的书籍.至于说工具类的书籍,比如说开关电源类书籍,运算放大器类书籍等我还没有接触到.

此一阶段的我,没有太大的生存压力,学业压力,再加上大学校园里大把的自由时间,书籍的阅读量蹭蹭直上.这一阶段,我算是一个十足的屌丝文艺青年,闲暇之余经常和室友们搞点小酒,弄点花生米,吹吹牛B,把把妹子,美哉,美哉.

现如今回想起当初那段时光,我依旧向往.与我后来步入社会,谋求一碗饭的艰辛历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家可以看我在世纪电源网发表的帖子<谈谈个人的电源技术之路>),让人不胜唏嘘.

c版加油哇~~ 高亮喽

大学时代,一直想啃一本大部头的编年体通史著作,那就是司马光先生的<资治通鉴>,奈何文言文功底太一般,硬着头皮也仅仅将周朝的历史扫了一遍,至于说内容什么的,可以说过目即忘.

后来这套书籍就一直成了我书橱中的摆设,上了厚厚一层灰,最近又想起了这部书,拿出来,翻了几张,却发现自己看懂了,那些之乎者也类的文言文,我竟然能看懂,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个人觉得可能由于我长时间阅读大量电子技术类书籍,同时由于阅历增加,导致我脑洞大开,阅读文言文的功力大增,也未可知.怎一爽字了得.

抗么昂,北鼻!拜读了,有所感悟,谢谢!

终于有时间可以静下来码码文字了.

最近忙着加深C语言的功力以及学习PIC单片机,闲暇时间啃啃<资治通鉴>.

目前<资治通鉴>看到东汉王朝这一段历史.汉朝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纵观四大文明古国,唯有我国至今仍然雄风依旧,不得不叹服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朝出了哪些牛人呢,刘邦,萧何,韩信,张良,霍去病,卫青,李广,光武帝刘秀,邓禹,班超等等,可谓数不胜数.

汉王朝这部国家机器能维持400多年的统治历史,如果没有超多的牛人维护着,可能老早就垮台了.

不过看看汉王朝,感觉这部国家机器的运作过程和正弦波有点相似.刚开始建国,刘邦打下天下,国力开始慢慢爬升,到汉文帝汉景帝时达到巅峰,接着开始走下坡路,经历过王莽之乱后,国力下降至最低,接着汉光武帝刘秀打败王莽,建立东汉王朝,国力又开始慢慢爬升.经历了N多的皇帝,最终还是被曹操搞了个挟天子以令诸侯.


我们人类习惯于在二维的时空中思考,很多时候看问题,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爱因斯坦这位超级大牛能跳出感官认知,提出相对论,他老人家的智力水平非我辈能企及也.

通过阅读历史书籍,跳出时空的限制,可以让我们将问题看的更清楚更透彻.

每天学习电子技术,和电脑机器打交道,感觉人的思维都变得死板机械了,看看人文类的书籍,可以帮助我们调节一下思维方式,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胸襟.

历朝历代的兴衰,让我们知进退,知荣辱,知可为不可为等.

学习电子技术固然需要克服很多的心障,但是比起古人所下的苦功,我们这点学习的痛苦以及代价完全可以忽略.

每日精进,和大家共勉之.

最近突然发现自己对于好书的追求已经达到痴迷的程度,对于书虫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没有好书可读.

<资治通鉴>,每天都会啃一点,计算机以及数学物理类的书籍,最近正在努力寻找中,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几本经典的书籍,共享给大家.

第一本<什么是数学: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作者:(美)R·柯,H·罗宾 著,据说对于数学的解释非常的透彻,已经入手一本,准备好好看看.

第二本<编码的奥秘>,作者:(美)Charles Petzold,该书从继电器着手讲解计算机理论,本人已经入手一本,个人觉得讲解的非常透彻.

第三本<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作者:(美)Randal E.Bryant ,David R.O’Hallaron,对于计算机的原理讲解非常到位,今天入手一本.

想起儒家的经典名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每日精进,我的追求,与志同道合者共勉.

最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软件编程这一块,俗话说量变引起质变,目前对于单片机编程这一块感觉越来越顺手.

做的多了,慢慢发现单片机编程其实还是有套路可寻的,不像模拟电子计数那样折磨人.

单片机编程大至的套路个人总结如下:

第一步,大至了解单片机的功能模块.

第二步,购买相对应的开发板,根据开发板例程熟悉各个功能模块的寄存器配置

第三步,代码移植,何谓代码移植,比如我刚刚入手的是51单片机,初步掌握51单片机内部的功能模块的寄存器配置,然后换一款单片机,比如PIC单片机,通过配置pic相关功能模块寄存器,将51单片机代码移植入PIC单片机.

我觉得任何一款单片机的掌握使用我上述的方法应该都是没有问题的.最近正在啃dsPIC单片机.

说说最近读<资治通鉴>的心得体会,最近手头上事情较多,所以读书进度较慢,东汉历史还没有读完.不过越往后读,越觉得我们的历史厚重,很多时候字里行间皆是血泪.

古人对于天象非常敬畏,但凡哪里发生了地震或者流星殒落的类似事件,朝中重臣必定会针砭时弊,指出朝政的缺失.如果皇帝够贤明,通常会采纳大臣的意见,不过很多时候大臣的肺腑之言并不能得到采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通常是匪患不断,某个地区生灵涂炭.

古人选取国之栋梁时,非常看重品德,通常的做法是让某一地区的行政长官进行推举制度,被推举者通常品德高尚,具备足够的修养,至于文治武功方面就得看他上任后的做事能力了.另一种方法就是毛遂自荐,这一类人通常已经在体制之内,行政级别较低,怀着一腔热血想报效祖国,,想为国家办点实事,奈何行政级别较低,能调动的社会资源很少,只能向在上位者推荐自己,以期获得足够的官衔,从而调动更多的资源去为百姓做点事情,同时也顺便实现自己的抱负.


不管西汉还是东汉,边疆的治安一直不容乐观(班超这位牛人坐镇西域三十一年这段历史除外),各种羌族反复叛变,今天和亲,明天叛变,边疆的百姓苦不堪言.

不过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当能臣志士得到重用时,国力通常比较强盛,此时国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各种羌族开战,通常此时边境治安较好.

一旦奸臣当道,朝纲不正,大臣们不务正业,忙着溜须拍马.拉帮结派,此时国力通常处于衰落中.由于国库空虚,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各种羌族又开始活跃起来,边境又得重燃狼烟.

个人觉得天灾固然可怕,但人祸更加可怕.

耐心将这篇帖子看完,用了两个小时。

自己从事电子行业已经8年,大专毕业。从深圳瑞凌普工到调试员,再到上海,做过逆变电焊机,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小厂LED打杂的,再到最后四年的飞利浦工作经历。也是学一路,动手一路。但是,品心而论,自己还处于电子设计的第二阶段。很多技术问题,也不能解决。后来,下海经商,失败,再进照明行业,好在有点技术功底,有人收。半年前,飞利浦同事打电话,挖我过去,继续做项目,这次是做无极灯,相对于现在遍地LED,是它的技术吸引了我过去的。2.6MHz的谐振电源,一直疑惑,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了?带着这个起始点,过段辞掉现在的工作,领导加薪升职都没留下我。现在只抱着这个心态:学会这个谐振电源,不负我热爱技术的一片初衷,学不会就算活该,也在技术领域视野有所开阔。

手上也有一张PIC16F877A的宁波芯动单片机开发板,我一直认为,MCU在后来将会越来越普及,现在灯具上已经普及。应用领域迟早会更加大,与其到时什么都不会,不如现在就学。对于电子行业,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4-6月份,天天下班,钻研程序,谭浩强的C语言,已经自学到第4章,花了一个星期才搞懂PORTD=0B00001111,代表单片机D端口D0~D3输出高电平,D4~D7输出低电平。是通过写程序调试,无意中发现的,手上的资料没有一个明确介绍,或许是我笨吧。

7月份到现在,手头事太多,太杂(既是工程师,又是PE,又是客服,又是测试员),领导让预研BP2519的调光电路,终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搭进去,每天累成狗。这也是最终决定离开这家公司的原因之一。

。。。。。。

在电子这条路上,付出了太多,好在付出都有回报。

PS:进飞利浦前半年,花了所有的工资购置实验仪器,万用表、示波器、电桥。。。。我都有,随时可以自己搭电路。

现在呢,还在飞利浦么?

不在飞利浦了,2014年结完婚就辞职了。

下个月去任职的公司,都是以前从飞利浦一起做项目的同事。

谢谢你关注我的帖子,谢谢.

只是将自己的经历共享出来,生活不易,唯有努力奋斗保持斗志才能走的更远更久.

努力,奋斗

有没有PIC单片机的学习资料给推荐一下,现在有个项目想用这个来做

阶段性成长,不断提升自己

新年将至,给自己做个年终总结。

2016年,学了一点单片机的技术,深究了一点C语言的基础,做了两个项目,钱没挣多少,离实现财务自由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2017年,准备继续深入学习单片机技术,多做一点项目,继续为生活奔波。

埋首苦行,每日精进,不杞人忧天,不好高骛远,把握当下。

财务自由是怎样的一个状态?

所谓财务自由其实是一种心态。目前手头上没有太多的钱,工作的首要目的是赚钱养家。如果手头上不差钱,找工作首先会考虑是否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会像现在的状态,金钱放在第一位。

如果有足够的钱,我想我首先会去考虑看一看各种特种电源的制作技术,如果正好有相关方面的公司收人,首当其冲考虑加入该公司,从底层做起,而不是立马应聘研发岗位。

哈哈,想法比较单纯,让各位看官见笑了。我想做的事情不多,第一,遍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第二,掌握尽可能多的电源技术;第三,不需要为生活奔波。

努力,奋斗。

呵呵,周星池对着大海喊这一名“努力,奋斗” 我喊了千百遍。

其实大家都一样,都在为缩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而努力。

在新年的第一天上班,零零碎碎花了5个小时,看完了大师的帖子,收益颇多。希望能加下QQ向你学习。我从事LED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单片机,可能这方面的悟性不够,学了好几年还是没能做项目,还在入门当中。共勉坚持总会成功的,朋友,相信你自己。写的很好,让人感触颇深,类似的经历,经验感觉比你差好多,08年工作至今,最初的焊机公司到现在的焊机公司调试、试焊、组装、维修都干过吧,算是没有换行吧!画画板,修修机器,研究研究图纸!也设计过机器,一天生产线,售后,外部不断沟通~~~目前也打算学学C 目前只能编流水灯啊!数码管啊!简单的,仍需努力~都一样结婚了,有孩子了,要工作,要学习~还是有压力的 ~~一起加油吧!

单片机1

一样的08年开始工作,从产线混到研发,从小伙变成父亲,一胎,二胎。。。。。

工作与生活,总有一样压着你,经常两边都得扛

大功率电感厂家|大电流电感工厂
  • TI 推出业界性能领先的12V, 10A DC/DC降压电源解决方案
  • tl494的输入欠压保护和过流保护怎么做?
  • 电感在主板中的应用起到哪些重大作用
  • 随机为您推荐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书籍,心态,生活方式,技术,摘艳熏香网   sitemap

    回顶部